聽說這本書評價很兩極,所以當然要來讀讀看。

背景

在平常聽Podcast或是閱讀部落格文章途中,時不時就會聽見別人提起這本書,評價不外乎是「改變我的人生」、「改變我至今的看法」之類聽起來極其誇張的言論,而在開始之前,我去瀏覽了這本書在博客來上的評價,總共十二篇評價中竟是六則良好、四則普通、兩則極差的評價,兩則極差的評價,其中極差的評價甚至直言「所有的東西都是空洞的理論。」

這反而讓我更有興趣了。

閱讀前的自問

我讀這本書是為了什麼?應該不是只因為兩極的評價看起來很有趣。我在讀之前就到這是一本講述生活的意義、工啜與生活平衡的著作,因此我當然也對於這種可能性有興趣,畢竟在我生活的環境之中,許多人都認為工作的重要性大於生活,工作穩定才能有好生活過。當你工作站穩腳步,下一步也不會是好好過自己的生活,而是更賣力工作,存更多錢,達成更多事業上的成就,如此下去在遙遠沒有盡頭的以後,才真正可以享受到不須擔憂的醫療與安養環境。

所以我想去探尋一些可能性,也看看讓這些創業者感受到巨大思想改變的書,裡面究竟在賣什麼藥。

心理建設

作者在最一開始的前言就回答了許多人在讀這本書最根本的問題:要成為新富族,不再為開銷擔憂,「我需要辭職嗎?」、「我需要冒險嗎?」、「我需要是單身小夥子嗎?」、「我需要高學歷嗎?」、「我需要天生家境富裕嗎?」而作者給我們的答案全部都是「不需要。」

所需要的只有「跳脫以往思考的框架,做事情沒有一定的方法,達成目的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」的心態而已。

定義人生

我們到底想要達成什麼樣子的人生呢?作者認為新富族會是很棒的選項,何謂新富族?他們讓別人為他們工作,解放自己的時間,追求穩定的現金流而非不穩定的大筆收入,不須為開銷擔心。最重要的是,他們能花時間讓自己成為自己夢想中的人。本書中有幾個概念,作者對這些事情的想法可能與一般人有所不同,讓我先把它們列出來:

作者在第一章問了幾個開放式的問題,讓讀者去思考各種可能性,例如「如果你有一億美金,你會想做什麼事情?」、「死前一定要做什麼事情?」要求讀者先行定義自己,告訴自己「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」而光是這種類似宣言的自我思考,對於某些人來說其實就相當受用了。

不擇手段偷吃步

為什麼這一段的標題叫做「不擇手段偷吃步」呢?因為我覺得如果要用一句話來評價這本書所傳遞的概念,那大概就是這句話了,但是我這個評價沒有任何貶義與不敬的成分在。底下我會分別敘述這本書中所提到的重要概念。

80/20法則

作者創業的題目是健康食品公司,一開始他也如一般創業者同樣忙碌,最後終於想通,只留下最高毛利的客戶,把剩下的客戶通通放棄,秉持著「讓自己最不費神處理」的目標去篩選客戶。假如放棄一個佔公司十分之一營收的客戶,可以減經管理負擔與業務負擔百分之二十,他會毫不猶豫地切斷這個客戶的業務往來,就算沒有完全切掉,也只會維持消極聯繫。而這個做法除了提升他的管理與生活品質之外,也讓他有更多資源能顧好那些高毛利客戶,所以公司反而經營地更好了。

書本快篩

閱讀一本書之前,要先選擇要讀哪一本書,作者會先根據讀者評價以及是否提到自己感興趣之事來篩選,但是只讀「如何做到」的部分,其餘不讀,如果有不懂的部分,他會直接寄信去問作者。

快速閱讀法

  1. 花兩分鐘快速掃視。
  2. 花三分鐘掃視偏句子中間的片段。
  3. 花兩分鐘掃視所有句子的頭尾。
  4. 先用上述方法讀幾頁後,再重新用正常方式讀。
  5. 建立文章不讀完的習慣。

作者認為這樣能夠更有效率吸收知識。

降低雜訊干擾、媒體禁食

現在正常人的生活中有太多外部來的訊息,這些訊息對我們的目標沒有任何幫助,謂之雜訊。作者每隔一段時間便會執行一次「媒體禁食」,為期一個禮拜:

  1. 不看報紙、雜誌、新聞,不聽任何Podcast
  2. 一天看一小時單純消遣的電視節目
  3. 只能讀小說類的書
  4. 盡量不瀏覽任何網站 但還是想要攝入一些時事資訊怎麼辦?找機會問朋友或餐廳服務生「今天有什麼大事嗎?」

但平時工作離不開電腦,怕自己忍不住上Youtube怎麼辦? 作者的建議是使用LeechBlock NG這個Chrome Extension可以設定在特定時段禁用特定網站,也可以設定成每小時只能使用多少時間。

外包

這段應該是整本書之中,最有「原來還可以這樣處理事情?」感覺的段落。作者利用外國的外包(書中使用印度外包公司)的方式幫自己解決了非常非常多的麻煩費神的事情,但在開始外包之前要先試著自己精簡要外包的事情的流程,這樣才比較不會出差錯。看了這個段落,我才發現外包的可能性超乎我的想像,只要溝通順暢,你可以讓外包私人助理幫你做幾乎所有的麻煩事:整理資料、線上購物、安排會議、追蹤網路言論、訂購禮物送人、撰寫賀卡、校對文件、簡易企劃書、市場研究,甚至是早上的鬧鐘或替特定人找工作都可以辦到。除了外包私人助理之外,也能找到其他的外包,例如外包廚師讓你可以每個禮拜有一天能吃到餐廳中的菜色。總之,外包最重要的重點除了可以釋出時間、減輕壓力之外,可以練習當發號司令的老闆對想創業的人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點。

打造專家

這是另一段讓我覺得「原來還可以這樣?」的段落。作者認為資訊或知識類的產品相當有潛力,但自己不是專家該怎麼辦呢?

「你只要比目標客群更懂就夠了。」

捷徑便是:

  1. 參加目標領域的產業相關組織
  2. 閱讀幾本相關書籍
  3. 設計簡單課程,並在社區大學提供免費授課,之後找一些企業,表示:「我是某某團體成員,想累積學術圈外授課經驗,所以提供免費授課,絕對不會推銷任何產品。」
  4. 把課程錄下。
  5. 寫幾篇相關領域文章。
  6. 上述經驗與資源都可用做宣傳。

然後你就會是個專家了。

產品試水溫

如果想做實體產品,但不想先投入資源怎麼辦?先去架設一個具有購物功能的網站,在其中上架你的產品,再花一點小錢投放關鍵字廣告,一段時間之後,你就可以從後台知道有多少「潛在客戶」在網站上點到購買的那一步,如此一來便可以知道這項產品出現在市場上時是否會受歡迎。甚至還可以在這一步測試不同的關鍵字成效。

遠距工作

那如果不是創業者,是受雇者,要怎麼樣朝自由的方向邁進呢?答案是「先斬後奏、慢慢得寸進尺」。與上司談判試著從小量開始遠距工作或是不進公司,只要你能達到上司要求或甚至超過,他沒有理由拒絕的你的得寸進尺,從每個禮拜一天,到最後的目標是完全不進公司。我相信這段應該會被很多人視為「這在台灣行不通啦。」但我相信「勇於去與上司溝通談判」也是個該鼓勵的文化。

根本就是偷吃步的實踐

作者其實在書中還有很多不同的篇幅,可以適用不同的情境,也有介紹不同的小工具能幫助你完成不同的目標,也有細說在與外包公司合作時該注意的事項、建立公司流程時的目標以及方向,有些片段的詳細程度堪比工具書,讓我不禁聯想,這是不是也是作者偷吃步的一部分,他想利用不同類型的篇幅來擴充書本內容?例如說,上述很多做法其實都需要過人的臉皮,所以作者在不同章節後放置了不同的「自在感挑戰」,旨在訓練自己的膽量與臉皮(其中一個是:在公眾場合中突然躺在地上十秒,然後若無其事地離開)。

雖然我也覺得這本書的狀況與台灣可能有些不適用,但描繪出的生活的輪廓、偷吃步的方法,等等,許多都還是相當受用的,所以我自己仍然給這本書很高的評分。


有任何問題或建議?歡迎聯絡我: ch.lien@proto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