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器久了積髒汙,衣服久了有頑垢,生產力系統也不例外地需要「清洗」。

什麼是「生產力清洗」?

所謂的「生產力清洗」,是我在尋找專注的方法時無意間發掘的東西,它的理論前提是:

We are most productive when we focus on a very small number of projects on which we can devote a large amount of attention.

«««< HEAD 換句話說也就是:==當我們在一件事上投注的專注力越多,便能越有生產力。==但是,當你的工作或是人生運行夠久之後,總會累積不少「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」的專案或是構想,這些專案通常都因為提不起勁,或是遇到額外困難而被延宕,時間一久便會成為沉澱起來的累贅,光是存在便能造成注意力的負擔。生產力清洗便是透過快速處理既存專案、去除負擔,讓你能重新分配專注力的理論。

換句話說也就是:當我們在一件事上投注的專注力越多,便能越有生產力。

但是,當你的工作或是人生運行夠久之後,總會累積不少「食之無味、棄之可惜」的專案或是構想,這些專案通常都因為提不起勁,或是遇到額外困難而被延宕,時間一久便會成為沉澱起來的累贅,光是存在便能造成注意力的負擔。生產力清洗便是透過快速處理既存專案、去除負擔,讓你能重新分配專注力的理論。

2bb6f1f45988d74292f64008b293f7b9bac6aae5

執行步驟

分類

將所有的既存專案全部列出,就像是Getting Things Done方法中的inbox一樣,一視同仁地將全部的專案全數列出,準備公平處理。接著先做出三大分類:「Professional」、「Extracurricular」、「Personal」:

Professional

在這個分類底下,列出所有工作相關的專案,無論是產品研究、策略規劃或是計畫員工旅遊,只要適合工作相關的都要放進這個類別。

Extracurricular

把所有「工作之餘」但又不完全是休閒的「業餘專案」放進這個類別,無論是個人部落格、寫書、兼職或是自發寫的一些小程式。

Personal

上述兩者之外的、有關自我提升或習慣養成的專案,就放在這裡。包含運動計畫、閱讀計畫等等。

篩選

做完上述分類後,依據你的需求設立篩選條件,舉例來說:「目前看起來最為重要」、「未來能生最大收穫」都是很適合的條件。每個分類篩選出二至三個專案,並標註起來。

找到頑垢

篩出「可以馬上停止」、「不會有嚴重後果」的專案,直接捨棄,或是放入一個「以後再說」清單。

收尾計畫

剩餘的專案都會是「沒那麼重要」卻也「不能捨棄」的專案,因此在這一步,我們要開始列出收尾計畫。收尾計畫是希望能在一個月內,讓專案進行到可以捨棄的程度的計畫。接著就先把這些專案解決吧!

維持

最後,盡量不新增其他專案,保持專注在剩餘的「真正重要」的專案上,維持一個月,才開始處理後面新增的計畫。

上面這些就是所謂的「生產力清洗」的步驟。

缺陷與自我覺察

自從讀到這個方法之後,目前只執行過一次,但已經發現了一些理論沒有提及的問題,例如說在工作方面,常會有緊急且重要的臨時專案插隊進來,這樣會造成原本在Professional分類下的重要專案推進過程持續被打斷,而且當你的執行力不佳(如我)可能會造成開始執行真正重要專案的時程被往後延遞。

但即便如此,這個方法還是幫我清洗掉不少閒置專案,清洗完成後是真的可以實質感受到掛在心頭的事情變少了,專注力也有所提升。

«««< HEAD 在這之中我有個十分重要的發掘,那就是自我覺察非常重要。要先有自我覺察,知道「我正在降低生產力」、「這個專案沒有實質進展好一段時間了」等自我覺察,才有辦法做出改變,或是願意做出改變,因此為了要產出自我覺察,可能必須要時時提醒自己,或是要標住在行事曆上,一定要自我檢視,看看自己現在的狀態到底是什麼?才有辦法做出實質上的進步與改變。

在這之中我有個十分重要的發覺,那就是自我覺察非常重要。要先有自我覺察,知道「我正在降低生產力」、「這個專案沒有實質進展好一段時間了」等自我覺察,才有辦法踏出下一步,或是願意做出改變,因此為了要產出自我覺察,可能必須要時時提醒自己,或是要標住在行事曆上,一定要執行自我檢視,看看自己現在的狀態到底是什麼?要往哪裡去?最後想達成什麼?才有辦法做出實質上的進步與改變,希望大家都可以為自己做出改變。

2bb6f1f45988d74292f64008b293f7b9bac6aae5


有任何問題或建議?歡迎聯絡我: ch.lien@proton.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