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上次用Obsidian配合Dataview做出習慣追蹤器之後,這次來做專案進度追蹤。

原理

這次的應用方式是由上一次的習慣追蹤延伸而來,也就是說「利用Dataview抓取頁面中的Metadata,再以choice 或 default 功能判斷去顯示達成或未達成」。也就是說,只要有一個專屬的專案頁面,在頁面中利用metadata設定好各個里程碑(例如業績達到100萬),Dataview就可以改變顯示的圖示。

我實際試過之後,發現用choice或default都可以,只是使用上會稍微有些不同。那我們就先複習一下這兩個功能是什麼吧。

choice function

沿用上篇的說明: choice(條件,"符合條件會顯示這個", "沒有符合就會顯示這個")

也就是說,用choice的狀況下,邏輯會是「如果有達到某標準,就顯示這個,如果沒有達到,就顯示那個。」

default function

default(metadata的值,"如果沒有輸入值,就顯示這個")

在使用default的邏輯則是「如果特定的metadata有輸入值,就顯示值,如果沒有,就顯示那個」

我知道這可能還是很抽象,所以我們還是直接看例子吧。

實際使用

利用choice顯示里程碑或關鍵成果

先設立一個專案頁面,把里程碑達標標準或是關鍵成果設定為metadata,並給一個#tryprojectF的測試用tag,再放入追蹤的metadata即可。

再於你想追蹤進度的地方設定dataview 成果:

程式碼應該會長這樣:

‵‵‵dataview
table
choice(Jan >= 15, "✅", "❌") as "月業績達標",
choice(第一季業績 > 80, "✅", "❌") as "季業績達標",
choice(half > 450, "✅", "❌") as "半年業績達標"

from #tryprojectF 
‵‵‵

利用default顯示進度

先設立一個專案頁面,把關鍵進度設定為metadata,並給予一個#tryproject的測試用tag,再放入追蹤的metadata即可。

再於你想追蹤進度的地方設定dataview 成果:

程式碼應該會長這樣:

‵‵‵dataview
table
default(ten_p, "❌") as "10%" ,
default(twenty_p, "❌") as "20%",
default(thirty_p, "❌") as "30%",
default(forty_p, "❌") as "40%",
default(fifty_p, "❌") as "50%",
default(sixty_p, "❌") as "60%",
default(seventy_p, "❌") as "70%",
default(eight_p, "❌") as "80%",
default(ninety_p, "❌") as "90%",
default(hundred_p, "❌") as "100%"
from #tryproject 
‵‵‵

可能性

依照這上面的邏輯,只要替換掉所追蹤的metadeta,以及dataview之中的追蹤標準,自己想追蹤專案中的任何東西都可以做到,也可以更動想要表示的emoji(可以按win+.),這樣就能以專案的頁面作為一個基礎,打造出一個儀表版,追蹤各項案子的進度了。

Obsidian只要配合plugin,幾乎可以從單純的筆記軟體變身成任何東西,不管是子彈筆記本還是專案管理軟體都可以。唯二最大的缺點就是,不易上手且外觀單調,但還是帶給我不少成就感,感覺還不差。


有任何問題或建議?歡迎聯絡我: ch.lien@proton.me